证券时报头版评论:房贷创新重在发掘消费者潜在需求
炒股就看,证券重权威,时报专业,头版及时,评论全面,房贷费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创新
来源:证券时报
证券时报记者 秦燕玲
近期各式房贷“登场”,掘消既有父母子女共同偿还的潜需求“百岁贷”“接力贷”,也有男女朋友互帮互助的证券重“连心贷”。这些信贷产品设计初衷是时报降低借款门槛,促进释放合理购房需求。头版本意虽无可厚非,评论但如果考虑到风险和实用性,房贷费创“新”实难让人眼前一亮。创新
当前引发热议的掘消“接力贷”和“连心贷”,共同特征是引入多个共同还款方,增加还款能力并共担风险,从而降低借款门槛。
“接力贷”主要体现为通过引入子女作为共同还款人,降低了父母办理购房贷款时的年龄限制门槛。例如,不少银行要求,购房者办理贷款时需同时满足贷款期限不超过30年和还款人最后还清贷款时年龄不超过70岁的条件。若购房者申请贷款时年龄超过40岁,那么这位购房者的最长可贷款年限将不足30年,此时引入子女进行年龄“接力”,则可补足30年的最长贷款期限。这也是所谓“百岁贷”的逻辑所在。极限条件下,父母70岁时申请贷款,子女“接力”还贷30年,本质上贷款年限并没有延长,只是以父母名义申请,得出“百岁”的噱头。
“连心贷”也是同理,男女双方共同申请贷款,或一方申请贷款,另一方作为连带担保人,向银行申请住房贷款,这弥补了男女任意一方还款能力的不足,从而降低了购房者申请住房贷款的门槛。
当前我国经济复苏面临总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,运用特色金融产品发掘消费者潜在需求,鼓励大件商品消费,不失为一种金融创新手段。但如果仅仅是像“百岁贷”海报那样,将数字简单相加给出看似优惠的营销噱头,却前脚刚上线后脚就下架,形大于实;或炒作原本就受众不多、不实用且违约概率大的产品,不仅让降低借款门槛虚有其表,还会损害商业银行公共形象,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回暖无益。
在坚持“房住不炒”定位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前提下,房地产市场参与各方应从切实解决购房者需求痛点的角度出发,实现产品真正创新,而非简单地炒作概念博眼球,方能共同构建房地产供给、需求两方有效匹配的良性市场环境。
相关文章:
相关推荐:
- 王旋:联想集团的净零目标与绿色低碳实践之路
- 包揽前三!华夏理财9月“固收+”产品存续收益表现亮眼||智评理财风云榜
- 苏纳克就任英国新首相后,英内阁司法大臣宣布辞职
- 《海南自由贸易港创业投资工作指引(2022年版)》出台 海南创投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
- 抖音0.01元咖啡券无法兑换?星巴克致歉:为内部测试链接
- 青岛上市企业总数达77家,位居全省首位
- 国内首家氧化铝耐高温新材料工厂投产,国产材料每公斤仅几千元
- 华测检测三季度净利创新高背后:应收账款激增,北向资金持续“砸盘”
- 过10%红线地区不得新上PPP项目
-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2年10月28日发行2022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银质纪念币1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