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德时代是“硬科技”公司,腾讯、百度、小米不是?为什么?
欢迎关注“新浪科技”的硬科技微信订阅号:techsina
文/裴培
来源/互联网怪盗团(ID:TMTphantom)
众所周知,最近一年国内互联网行业总体上很不好,宁德所以我开始研究很多其他公司。时代其中包括美国的公司互联网巨头,也包括国内资本市场宠爱的腾讯“硬科技”公司,比如宁德时代。百度
我喜欢读财报。小米尤其是硬科技对于宁德时代这种“技术含量很高”的公司,我既然不是宁德技术出身,无法从研发和工程层面看出门道,时代那么最有效的公司学习方法无疑就是认真读它的财报了。不读不知道,腾讯一读真奇妙——当我读到“研发费用”这一节时,百度差点以为自己看错了。小米我以为自己错误地下载了一份传统制造业企业的硬科技财报,或者财报编制人员少打了一个零。
遗憾的是,我看到的数字是准确的:2021年,宁德时代的研发费用总额仅有76.9亿元,大约相当于小米的58%,美团的46%,百度的31%,腾讯的15%,阿里巴巴的13%。
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计算,可以去寻找上述互联网公司的2021年财报。请注意,阿里的财年结束于3月31日,而我计算的是日历年(2021年1月-12月)的研发费用;其他公司的财年均结束于12月31日,所以统计口径是相同的。
研发费用当然不能说明一切,因为花钱不是万能的,而且不是每一分钱都能花到刀刃上。我们可以说:花钱的企业不一定做得成研发,但不花钱的企业很难做成。就算宁德时代的研发效率特别高,每一分钱都投到了该投的地方,它的实际研发投入也不太可能达到腾讯或阿里的水平,因为差了一个数量级,差距实在太大了……
宁德时代的研发费率(研发费用/营业收入)略低于6%,同样远低于阿里、腾讯或百度的水平。考虑到宁德时代生产的是实体产品,营业收入基数比较大,在计算研发费率时会天然地处于不利位置,我们就不纠缠于这个数据了。附带说一句,宁德时代的研发费率确实比小米高一点,这能说明它的技术含量高于小米吗?可能吧。
另一个有价值的数据是研发人员(技术人员)总数。因为研发归根结底是靠人才,绝大部分研发费用会体现为研发人员薪酬,所以研发团队的大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技术含量。可惜,不是所有公司都会在财报中披露研发人员数量。2021年底,宁德时代合计拥有10,079位研发人员;小米拥有14,592人,百度则拥有27,500人。后面两个数字显然比前面那个更大。
事实上,宁德时代在2021年底的研发人员,与蚂蚁集团在2020年上半年的研发人员(10,646人)大致相当。我们基本可以肯定,腾讯、阿里以及尚未上市的字节跳动的研发人员数量,要高于宁德时代;只是不确定具体高多少而已。
我在此无意贬低宁德时代这家公司。它是我国新能源行业的一杆旗帜,做出了许多技术研发成果,带动了许多下游公司。我只是好奇一点:如果宁德时代可以成为资本市场的“硬科技”标杆,为什么腾讯、阿里、百度、美团、小米就不算“硬科技”?尤其是美团、小米,经常被当做“互联网公司赚了钱也不投硬科技”的靶子,动不动就在社交媒体上被拉出来批判。至于腾讯、阿里、百度也好不到哪里去——如果要在国内机构投资者当中展开一场“谁更能代表硬科技”的投票,这三家获得的票数总和都不一定能达到宁德时代的一半吧?
我可以想象有些人会如何反驳我,我也早已准备好了反驳他们的反驳。下面就是问答环节。
问:互联网公司的研发费用都投到消费业务上了,比如游戏、电商、视频之类,而宁德时代是在认真做基础研发,不可同日而语!
答:任何科技成果最终都要运用到消费上。宁德时代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研发,最终也要体现在新能源汽车的终端消费上——难道你还认为,这些电池最后会安装在航空母舰或宇宙飞船上?
此外,腾讯、阿里、百度等互联网公司,也在基础研发环节进行了大量投入。你去查找一下它们在国际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文章就知道了。在人工智能、机器学习、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上,互联网巨头从来不吝惜砸钱。任何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都有数以千计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在做实验、写论文。中国第一个培养出自己的院士的民营企业也是互联网公司,你知道它的名字吗?
问:宁德时代研发的是我国急需的技术,互联网公司研发的都是可有可无的技术,你看不出来这一点吗?
答:我国当然需要新能源动力系统和储能技术,这一点毫无疑问。但是我们难道不需要人工智能、机器学习、物联网、虚拟现实、自动驾驶、计算机图形技术吗?何况,阿里、腾讯、百度和小米都在研究芯片,美团在研究无人机,这不是中国最急需取得突破的技术吗?我们总不能认为,由宁德时代或某家科创板公司研究的技术就是硬科技,由互联网公司研究的技术就不是吧?
问:你就这么相信互联网公司的财报吗?他们很可能根本没在研发上花这么多的钱,只是吹牛骗人罢了!
答:所有互联网巨头的财报均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,它们既接受中国法律的监管,也接受苛刻的国际准则监管。如果你认为互联网公司夸大了自己的研发投入,那就是在挑战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会计行业,以及全世界的资本市场监管者。我觉得没事最好不要做这样的质疑。
再强调一遍:我没有任何质疑宁德时代的意思,它很可能是一家好公司,致力于提升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效率。每年76.9亿元的研发投入已经很高了,比绝大部分A股公司都高,配得上“硬科技”这个头衔;高达10,079人的研发团队也已经很大了,应该是A股公司当中最大的之一。我衷心希望这支庞大的研发团队能够拿出更多优秀成果,让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高效的新能源汽车。
我只是想指出,许多互联网公司的研发费用要高于宁德时代,研发团队规模也更大。它们虽然没有投资于新能源,但也在人工智能、自动驾驶、芯片研发等前沿技术领域进行了真金白银的投入,而且还可能进一步增加投入。如果我们视宁德时代为“硬科技”的标杆,那么这些互联网公司也有资格分享“硬科技”的荣誉。
科学技术最诚实,也最中立。我们也应该用研发费用、研发人员、专利数量、论文数量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,去衡量一家公司的技术含量。“我认为、我觉得”,或者“我讨厌”,都不能构成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具备“硬科技”属性的标准,因为它们不够准确。仅此而已。
相关文章:
- 比特币止跌于两年低点 市场静待下一张“多米诺骨牌”倒下
- 抢滩港交所的二线造车新势力
- 视频丨任正非:研究芯片砸钱是没用的,中国要在各方面努力改变
- 《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》系列解读:依法打击买分卖分
- 360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钟力:安全是数字时代的底座 是一切正常运转的基础
- 中国银行发布2021年业绩 股东应享税后利润2165.59亿元同比增长12.28%每10股派2.21元
- 美国多地报告禽流感疫情
- 开启大反攻!俄罗斯卢布兑美元自历史低点大幅回升超76%!
- 持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助力资本市场行稳致远——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嘉宾共话上市公司发展
- 快讯!外媒:俄乌双方开始在土耳其面对面谈判
相关推荐:
- 厦门国贸:目前剩余的两个地产项目,预售部分已覆盖投入部分
- 日元汇率创6年半新低!日本开始担忧:将与美国密切沟通汇率问题
- 中国信达:2021收入总额977.31亿元,同比降幅为2.4%
- 罕见!昨天涨停今日跌停,国债ETF怎么了?85只ETF规模低于清盘线,业绩分化也在扩大
- 多部国产新片亮相,其中不乏已经定档电影 中国电影票房明年能否迎来辉煌
- 分析:油价走高或冲击航空公司盈利
- 中银三星人寿:全年实现规模保费177.62亿元
- 完美世界高管廉洁病逝年仅48岁 曾参与打造《八佰》《夺冠》等影视作品
- 不动摇、不走样,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—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回应当前疫情防控热点
- 国盛电新王磊:新能源平价+绿电交易市场建设均有望增加新能源发电资产收益,绿电运营商资产质量陆续提升